《狂人日記:魯迅小說全集》以1938年第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魯迅小說全編》等其他版本,完整收錄了魯迅的全部小說作品,包括小說集《吶喊》(1923年)、《彷徨》(1926年)、《故事新編》(1936年)等。特別收錄魯迅藏木刻版畫多張、珍貴高清魯迅手稿多幅、魯迅及家人、友人照片多張。書后
《魯迅雜文集》以1938年第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魯迅雜文全編》等其他版本,精選收錄了魯迅的雜文作品,包含多篇課本原文,收錄《娜拉走后怎樣》《為了忘卻的記念》《我怎么做起小說來》等篇目。特別收錄魯迅藏木刻版畫多張、珍貴高清魯迅手稿多幅、魯迅及家人、友人照片多張。書后還收錄了魯迅好友許壽
《朝花夕拾:魯迅散文全集》以1938年第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魯迅散文詩歌全編》等其他版本,完整收錄了魯迅的全部散文作品,包含《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詩集)及其他散文名篇如《秋夜》《論雷峰塔的倒掉》等。特別收錄魯迅藏木刻版畫多張、珍貴高清魯迅手稿多幅,魯迅及家人、友人照片
胡纘宗(1480—1560),字思孝,又字世甫,號可泉,又號鳥鼠山人。明鞏昌府秦安縣(今甘肅秦安縣)人。中國明代詩人、官員。胡纘宗政績卓著,著述弘富,有“關(guān)西夫子”之譽。明清兩代官私目錄所載其著述有20多種,其中經(jīng)學著述有《儀禮鄭注附逸禮》等,理學有《近取編》,別集有《鳥鼠山人集》等。本書全面搜集、整理胡纘宗存世的詩文
本書稿由《秋根書室詩文集》及《西行紀程》《西征集》組成,以《秋根書室詩文集》為主體。三書均為清人孟傳鑄撰。本書稿系三書的首次點校整理本。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原為魯迅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全書共二十八篇,從遠古神話與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全面梳理了中國小說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詳細分析了各個歷史時期小說的特點、流派、代表作品及其社會文化背景。它不僅結(jié)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局面,還為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黑白鏡像〈野草〉講稿》是對于魯迅《野草》散文詩集的逐篇解讀,其特別之處在于雖是專業(yè)學者對《野草》的研究解讀,卻并不選擇以學術(shù)語言寫就,而是采用類似散文的形式,將專業(yè)的文學分析闡釋融入到詩意的語言中。作者以直觀體悟的方式,探究魯迅作品的語言魅力,同時又結(jié)合文學研究的理論知識,揭示滲透魯迅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代性觀念,探究魯迅作品
本書為《蔡元培全集》的第八卷,收入蔡元培先生一生交游中所作的各類詩文八百余題,全面展示了蔡元培生平不同時期社會交往、社會活動的各個層面。蔡元培是跨時代的歷史人物,有兼容并包的胸懷與正直持守的情操,其社會交往活動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充分呈現(xiàn)了蔡元培與學界、政界、文化藝術(shù)界等人物的結(jié)交、往來,以
書稿基于小說翻譯研究的敘事學視角,對魯迅小說的兩種英譯本——楊憲益譯本和萊爾譯本所采取的敘事重構(gòu)策略進行對比研究。書稿綜合運用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和后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設(shè)計了一個譯作敘事分析模式,對魯迅小說兩個譯本的敘事重構(gòu)進行對比,既分析了譯作的文本內(nèi)層面敘事重構(gòu)策略,又分析了譯作的文本外層面敘事重構(gòu)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在文本
本書分為散文、詩歌、小說、童話四部分。具體內(nèi)容包括:白雪歌;我在可可托海尋海;阿勒泰的果實;新疆三疊小白;阿勒泰紀行;白哈巴村的白馬;走過阿勒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