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詩歌集,共收入詩作四百多首,涵蓋了作者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分為絕句、律詩、詞曲和自由體詩四個部分,是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精心之作。這些詩作可以看出作者對日常生活的細微觀察和用心感受,也可看出作者多年深耕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深厚積累和扎實的文字功底。這些詩的主題則靈活多變,從安靜的沉思到雄辯的申述,從細膩的意象捕捉到奔放
國畫作品集。本書為2022年甘肅省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原創(chuàng)成果資助項目入選圖書。共收入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國畫作品三百余幅,這些作品不僅代表著作者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而且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閱歷。創(chuàng)作形式主要有斗方、條幅、扇面、四條屏等,題材多為西北風貌的山川、河流、人物。作者的山水畫表現(xiàn)風格多樣,情感真摯,內蘊豐富。作品
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擬出版《蒙古族著名作家作品精選》系列叢書50冊。叢書擬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蒙古族作家用本民族文字創(chuàng)作的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包含詩歌、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等四種體裁。此套叢書選擇的作品,均通過描繪我國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安定團結的社會環(huán)境,謳歌了草原兒女對偉大
《透明之物》又名“胚胎”,是青年作家、建筑師田傅通的首本圖文宣言。《透明之物》嘗試以建筑的話語參與歷史經驗和現(xiàn)代生活,探索事物的起源與運作,以及物與物、物與人之間抽象或具體的關系,洞察事理的真相和可能存在的新狀態(tài)。作品將世界建構于巨大的譬喻之下,試圖探索并還原事物最本質的真相,營造出頗具實驗性的意向空間。作品語言呈現(xiàn)出
尋遍北宋文壇,大多數(shù)文人最初的人生路都很坎坷,但有一位大咖出道即巔峰,在20歲出頭的時候,他就以寥寥數(shù)文,名動天下。原來圈層傳播和社交媒體的迅速擴散,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這位一夜成名的讀書人,就是蘇軾。日后,蘇軾歷經生活劫難,仍能保持熱情天真,達到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最終,他成為有名畫家、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
20世紀80年代末,“閩東詩群”開始被詩壇關注。30多年來,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詩壇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呵護,得益于詩人們的不懈努力,“閩東詩群”逐漸發(fā)展壯大,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學方陣和閩派詩歌的重要力量。詩人們承前啟后、薪火相傳,并且筆耕不息、精進臻善,累計出版?zhèn)人詩集近百部,數(shù)千件詩歌作品人選全
本書共分為六卷,卷一收錄了西川20世紀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則以詩人中后期的長詩和組詩為代表,卷六多為隨筆。全書所收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自1985至2022年,橫跨近40年,集中體現(xiàn)了西川詩歌風格的轉型和成熟。從《致敬》開始,西川的詩歌表達轉向了對混雜、異質和偏離式主題的偏愛,他通過新的寫作形式向我們展示了精神世界
《舊日的足跡》分為《趕夜之人》《愛情之味》《懷念之燭》《大山之內》《復興之路》4輯,精選了詩人李云華的125首詩。作者的人生體驗和經歷,使他的詩歌作品不論是表面的風格和曲調,還是內在的心理范式,都透著從大山里走出來的知識分子堅強卻不失溫柔、冷峻卻不負春天的本色。這些詩飽含對親人、故鄉(xiāng)、大海和祖國大地的深情訴說,在紛繁復
本書系古代詩歌的匯編。全書共分四卷,包括“洛浦集”“鵝亭集”“花溪集”“古驛集”,主要收錄與無錫市惠山區(qū)洛社鎮(zhèn)有關的古代詩歌作品。書末另附有《王羲之傳》。所收詩歌上至宋代,下迄清末,包括宋楊萬里《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蘇軾《無錫道中賦水車》、宋樓鑰《洛社老僧聽琴》、元方回《洛社曉行》等,大多為佳作名篇。所選詩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