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釋迦牟尼佛開示,東方藥師佛與西方阿彌陀佛,是他方世界諸佛中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的兩尊佛,前者以資生事業(yè)建藥師法門,后者信愿往生極樂開彌陀法門。在中國佛教史上,藥師佛信仰與彌陀佛信仰都十分盛行。唐宋以后,以凈土宗之名而行的彌陀法門不斷發(fā)達,而藥師法門則日趨沉寂。民國高僧太虛法師,職志于以佛法理念進行完善社會、增上人生的事
梁啟超所著的《中國佛學研究史》包括的文章有: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佛教之初輸入、印度佛教概觀、佛陀時代原始佛教教理綱要、佛教與西域、又佛教與西域、中國印度之交通、印度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fā)展、翻譯文學與佛典、佛典之翻譯、讀《導部宗輪論述記》、說《四阿含》、說《六足》、《發(fā)智》、說《大毗婆沙》、讀《修行道地經》等,供讀者閱讀
撇開神話與幻想,還原佛陀真面目。給愚癡者以智慧,給煩惱者以清凈。釋迦牟尼佛,原名悉達多,古印度哲學家,佛教創(chuàng)始人。他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達數(shù)億人。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的哲學、文化、藝術、民俗等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本書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釋迦牟尼佛悲憫而坎坷的一生,其智慧、平等與慈悲的精神化
慧遠(334~416),東晉高僧,中國凈土宗初祖。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十三歲隨舅父游學許昌、洛陽,博通儒典,尤善老莊之學。二十一歲與弟慧持入恒山,聽高僧道安講《般若經》,豁然而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遂與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師精于般若性空之學,二十四歲即登講席。安公常嘆曰:“使道流東國,其在遠乎!”東晉太
曇鸞大師道綽大師文集
行策大師省庵大師文集
《永明延壽大師文集》為中國禪宗五代十國時期文集,由三河市東方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主要內容包括:御制重刊《宗鏡錄》序/雍正、御制重刊《宗鏡錄》后序/雍正、上諭/雍正、《宗鏡錄》序/楊杰、《宗鏡錄》序/錢假、《宗鏡錄》卷一并序、標宗章第一等。
本書為九州出版社名家訪談書系之一種,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我國著名佛學家。主要以訪談、演講的形式,闡釋中國傳統(tǒng)佛教的本質源流,舉凡四諦、五蘊、禪與悟、緣起性空、般若中觀、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之融合……皆娓娓道來,平易而明。
《心經金剛經》是當今世界上最為人熟知的大乘般若經典之一。自古以來,有人愛其文字之優(yōu)美,而去讀誦;有人喜其哲理豐富,而進行研討;至于那些禪修者,更視《金剛經》為修心的指南,開悟的鑰匙,六祖慧能就是因為聽到這部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心”一句而開悟;明太祖朱元璋把《金剛經》列為“治心三經”之一;民間一般信徒也以讀誦《金剛經》為日
江味農居士一生修持金剛經,極有心得,在蔣維喬的邀請下,講解《金剛經》,留下未完成的遺著,經弟子周清圓整理形成本書。作者對《金剛經》進行了逐字逐句的講解,同時貫穿佛教的歷史、制度和基本理論。特別是作者從信解行證四個方面疏通金剛經(信,就是相信佛法;解,就是理解佛法;行,就是實修佛法;證,就是證悟道果),在本書中處處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