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影像視聽語言》(第2版)以電影影像為主要代表,講授數字媒體相關影像創(chuàng)作者需要掌握的視聽語言的概念、語言和語法等系統理論知識,如蒙太奇、鏡頭、軸線、場面調度、聲音、聲畫剪輯等,并通過對當代數字影視及廣告、數字動畫、數字游戲、數字交互平臺和數字虛擬現實影像等數字媒體藝術主要形式載體的視聽語言特點做深入分析,啟發(fā)學
本書是電影《寄生蟲》的拍攝用終版劇本,并收錄了未公開劇照及導演du家專訪,全面呈現電影的劇作原貌及幕后故事。 影片講述了出身貧寒的金基宇,以做家教為契機,打入上層社會精英樸社長家庭內部,原本失業(yè)的金家四口人繼而紛紛成功入職樸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直到一起突發(fā)事件讓所有人滑向離奇的命運漩渦……
本書的文章來自“紀錄與方法”全球紀錄影像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于2018年6月19日至21日,由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和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聯合舉辦。本書的系列論文以全球紀錄影像理論為核心,分為紀錄片歷史與理論、自傳體紀錄片、新媒體與紀錄片三大部分,共收錄了14篇論文,從紀錄片長期關注的歷史與理
李少紅導演以《大宋宮詞》的拍攝為例,講述她作為導演是如何工作的。從劇本到美術,從造型到攝影,從特效到現場……少紅導演講述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構思,以及她如何與劇組各部門共同協作,將構思一一實現。隨文搭配數百張精美劇照、設計稿、現場照片等,全面深入還原影視導演的工作面貌。
這是一本從影視創(chuàng)作和民俗文化角度,探索恐怖美學和人類恐懼心理的經典著作。作者以獨具個性的奇詭視角,串聯了恐怖影像的歷史、日式怪談風俗和歐美都市傳說,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人們?yōu)槭裁磿选翱植馈碑斪鲓蕵罚靠植牢幕洑v過怎樣的發(fā)展演變?何物能喚起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作者亦從數十年的編劇、拍攝經驗出發(fā),分析恐怖片的敘事技
空有拍片創(chuàng)意,卻不知如何用畫面呈現?徒有畫功,卻不懂動態(tài)的鏡頭語言?零基礎進門,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埋頭苦學,卻被枯燥的講解勸退?你需要這本由dingjian設計學院SCAD資深導師為初學者傾力打造的技法入門教材。書中每個知識點皆結合手繪設計圖、劇本稿、照片等進行圖示講解,搭配趣味案例和實用練習,將基礎概念一次掃清。此外
微電影將大干世界濃縮于有限的影視時空,在屏幕打造的鏡像里,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啟迪觀眾的心靈、觸動觀眾的思緒、引發(fā)觀眾的思考!段㈦娪皠(chuàng)作(第二版)》主要面向普通傳媒類大學生,也可作為微電影愛好者的入門指導用書。它用通俗的語言打破理論與實踐的壁壘,用鮮活的案例呈現微電影創(chuàng)作技巧,用寶貴的經驗教訓幫助初學者少走彎路。《微
“經典電影賞析”是以進行積極價值觀教育為核心的人文教育學科課程,是以激發(fā)學生提高成就動機、樹立遠大理想、提升生命質量為核心內容的學校課程,具有綜合性和體驗性的特征。本教材提倡資源多元化,主要包括導讀、電影放映廳、經典永流傳、我思故我在四個部分,還包括圖片資源等。
《啟蒙現代性與中國早期電影的多維透視》是一本研究1905-1937年間的國產電影的專著。作者認為,國產電影的本土制作發(fā)軔于1905年,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歷史危機,“救亡”主題壓倒了“啟蒙”主題,而1905-1937年的早期電影代表著中國民族電影成長與記憶的搖籃時期和初始階段,構建了本土民
在本書中,作者圍繞動畫電影的各種創(chuàng)作理念展開對動畫電影的評價。作者首先以媒介學的視角分析動畫電影的想象性,并對三部國產動畫電影的劇情設定、受眾定位及傳播維度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探究國產電影如何發(fā)揮展現中國內涵思想的媒介作用。其次以哪吒作為具體研究對象,對國產動畫形象的媒介趣味進行構成介紹和延伸思考。后聚焦迪士尼動畫電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