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在科技席卷一切的今天,人類該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堅持自主?《自主論:何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一書提出了深刻的回答。作者倪考夢歷時18年,結合古典哲學、心理科學與前沿技術,打造了自主三角形理論模型,全面解析自主的定義、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他強調,自主不僅是自由的感受,更是對生活的掌控,是意愿、能力與資源三者平衡的結
本書是對忙碌文化的抗爭,以及應對高負荷日常的解毒劑。大多數(shù)圖書都告訴你要更努力地工作,更早地起床,更多地沉浸于努力的狀態(tài),而本書則提供了一種方法,幫助你在憂慮更少、更愉悅的情況下收獲更多。在這本實用又振奮人心的指南中,劍橋大學學霸、效率專家阿里·阿布達爾指出,實現(xiàn)目標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是取決于你如何享受達成目標的過程
本書闡述了塔斯基邏輯后承語義定義的產生背景、基本適當性條件與不足,剖析了其所面臨的必然性、形式性和邏輯性挑戰(zhàn),創(chuàng)新性地從基本的人類狀況出發(fā)給出了基于同構不變標準的一般不變性解決方案,并在評析、回應學界對其邏輯后承語義定義及這一標準的批評過程中,澄清了一些混淆和誤解,討論了其定義和標準在哲學和邏輯學上的重要意義。 本書
《干常侍易注疏證》,清方成珪撰,據(jù)溫州市圖書館藏稿本一種、浙江大學圖書館藏鈔本一種合并影印。方成珪(1785—1850),字國憲,號雪齋,亦號瑤齋,瑞安人。少博覽群書,鉆研小學。著有《集韻考正》《字鑒校注》《韓集箋正》《唐摭言校正》等。干寶,字令升,晉散騎常侍,善《易》,史傳載其著《周易注》十卷、《周易宗涂》四卷、《周
一個人要追求成功和幸福,就必須有超強的自控力。延遲滿足就是自控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否擁有延遲滿足能力,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形成優(yōu)秀習慣、甩掉平庸和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一個人性格堅強與否的重要標志?梢哉f,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就難以成功。本書圍繞“延遲滿足”而編,給出了延遲滿足的定義及其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并給出了全面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讀書札記類文章的合集,主要圍繞涉及易學和經學文獻。全書收文10篇,論述《周易》之“易”或釋作符號,辨析《周易》“貞”字之義,辨《尚書》令命同字及其本字,論古書緇、純形訛及其影響,辨《孟子》之“糞田”和糞分通假,論述伯唐父鼎銘文的考訂仍有值得商榷處,理想化的“周禮”和孔子—論敦煌吐魯番唐寫本《論語鄭玄注》
本書為“一帶一路”國家《論語》譯介工程中外文對照本《論語》系列之一。本工程由中國孔子基金會與青島出版集團合作實施。本書的推出,旨在通過各類文化交流活動走出國門,為外國友人學習儒家經典、了解中華文化提供幫助;方便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誦讀和研習《論語》,搭建“民相知、民相親”的橋梁,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本書將會
在新舊世紀之交,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就反本開新這一哲學命題,指出中華文明的復興之路在于抓住當今中西文明對話、激蕩的契機,反思、自省其傳統(tǒng),打通古今中西,從而使國人在華夏文明豐厚遺產的基礎上重構價值理念。本書對儒學的一些重要問題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它不僅對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了歷史的考察,還注意到它的現(xiàn)實意義。儒學自孔子
本書以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氛圍和精神氣象為背景,從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概念出發(fā),將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作了全面的、提綱挈領的論述。作者對20世紀學術的知識譜系、知識流變和典范性人物、傳統(tǒng)學術向現(xiàn)代學術的轉變等進行了詳細梳理,打通古今,鏈接多學科,所論大氣、精要、文采斐然,是少見的博采要論之作,無論在體例、話語,還是涉及學術評述方面
這是一部以通俗文言文深入解讀《道德經》的作品,旨在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哲學思想和道德觀念。本書分為三部分,共計28萬字。各部分按照《道德經》原八十一章序列,分別解析。第一部分是“明道解意”,主要對《道德經》的每一章進行原文解讀和闡釋,幫助讀者理解其深層含義。第二部分是“求理悟真”,從更廣闊的角度探討老子思想,提煉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