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川先生是我國東方哲學、印度學、佛教學學者,在東方哲學、印度學、佛教學等研究領域都有建樹,也是這些領域的重要的學術帶頭人。2018年,黃心川先生將迎來九十壽辰。該書即是他的學生以及同事、好友為了慶賀黃先生90壽辰而作,文稿內容主要以回憶或記述黃先生生活與道德事跡為主,以示對先生的敬昂尊敬之情。
本書選擇了一批代表性的日本哲學者的研究論文為對象,通過介紹他們的哲學理論與實踐活動,探討日本哲學界的*動態(tài)、問題意識,并挖掘日本哲學者的現(xiàn)實關照之所在。本書將*次全面介紹*線的日本哲學者的哲學思想,具有概述性與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意義。
本書是印度*珍貴、*完整的一部哲學圣典,將數(shù)千年間印度哲人的智慧集于一體,全面而深入地介紹了瑜伽的哲理和練習方法,通過靜坐、冥想、呼吸、肢體的伸展,讓讀者再繁忙、快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放慢腳步,重新體驗身體與心靈的奧秘,體會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書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紹瑜伽的*境界三摩地。二、練習篇。介紹瑜伽八階段的
《<瑜伽經(jīng)>講什么》在掌握豐富的資料基礎上,試圖從哲學概念、心理學概念和修習概念三個方面梳理和闡述瑜伽經(jīng)典《瑜伽經(jīng)》195句經(jīng)文蘊含的核心概念及其邏輯順序,幫助廣大瑜伽修習者和愛好者澄清《瑜伽經(jīng)》的核心概念和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瑜伽經(jīng)》的內容,進而更好地理解瑜伽修習,獲得永恒的平靜、滿足、快樂。本書也是中國瑜伽研究者
本書對于日本現(xiàn)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問題“現(xiàn)代的超克”進行了詳細的回顧、分析和批判。子安宣邦認為,起因于日本帝國對世界秩序以同樣屬于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方式進行重組要求的十五年戰(zhàn)爭,是日本“現(xiàn)代的超克”論成立的背景。作為對重組要求的回應的“東亞新秩序”“東亞協(xié)同論”也應運而生,并由此將“十五年戰(zhàn)爭”雙重化,使之成為“兩場戰(zhàn)爭”,從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與影響》是靠前少數(shù)研究辨喜生平、思想與影響的專著。作者從三個維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紹辨喜的哲學思想及其立論的根本依據(jù),以及所做的瑜伽實踐。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學思想與瑜伽文化的讀物。
《智慧瑜伽:商羯羅的《自我知識》(第三版)》*部分是對印度*著名的瑜伽大師、哲學家商羯羅之名著、被認為是智慧瑜伽之代表作的《自我知識》的翻譯。第二部分是譯者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志成先生從東西方跨文化的角度對這部書進行的全面闡釋,在闡釋中,譯者注重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探索了當今瑜伽哲學和精神哲學中的諸多問題。 2
佛教傳入中國后,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逐漸發(fā)生中國化,*終形成中國佛教,同時形成了中國佛教哲學。中國佛教在發(fā)展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外傳播,而在其傳播所及的區(qū)域中,受其影響*深的當推日本。中國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的歷史,可劃分為初傳期(飛鳥、奈良時代)、興盛期(平安、鐮倉時代)和發(fā)展期(室町、江戶時代)三個階段。平安時代(79
《愛的瑜伽》一書,是對《拿拉達虔信經(jīng)》的翻譯以及注釋!赌美_虔信經(jīng)》共83節(jié),探討了一個人生命走向圓滿的虔信之路,揭示了愛的本質是平靜和至上喜樂。 英文版的翻譯和注釋者斯瓦米·帕拉瓦南達具有很深的哲學素養(yǎng),把深刻的理論用大眾的語言表達,并且充滿理性。帕拉瓦南達的解釋不受制于任何宗教,而是回歸心靈的探索。
丸山把思想史家比作演奏家,演奏既不能脫離音樂本身,又必然會帶上演奏者的主體色彩,也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或者說雙重創(chuàng)作,尊重史料,但不能拘泥于史料,帶著現(xiàn)實的問題意識進入歷史,通過歷史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滿足于歷史考古求證——況且就算在歷史考古領域也不存在完全排除敘述者的“實證”主義——這就是思想史研究的趣味所在。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