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定性、定量兩方面構建相應指標體系,包括:1圖書質量:2社會化評論3閱讀推介報告:各大圖書館官微閱讀推介欄目、出版社新書推送信息、豆瓣閱讀年度報告等;4文獻借閱量、訂購量:圖書館借閱量排行、京東、當當?shù)荣彆脚_相關訂購數(shù)據。 在相關指標賦值的基礎上,遴選高品質新書,精選哲學、法律、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
本書是“交往?交流?交融”叢書之一,書稿從“語言接觸”和“文化交融”的角度,對廣西的壯族、漢族的語言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等進行考察,展示廣西地區(qū)壯族、漢族在和諧的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的基礎上,形成了和諧的社會生活,以及兩個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語言相通、民心相通,結下的深厚友誼。同時,書稿中還對壯族、漢族群語言接觸所產生的影響進行
這是一套適合中國小學生的課后通識科普讀物。它緊密依托全球通識教育體系,圍繞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這三大核心領域,涵蓋哲學、中國史、人類史、文學、藝術、民俗、文物、考古、社會、職業(yè)規(guī)劃、生活常識、財商教育、人文地理、生物學、物理學、化學以及科技發(fā)明與生命科學等細分學科,系統(tǒng)地構建了一個完整且多元化的知識架構。旨在培
楊踐形,字中一,近代著名學人,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尤精于醫(yī)道,晚年任上海市中醫(yī)文獻館特約館員。著有《指道真詮》一書,是他在醫(yī)藥養(yǎng)生學方面的代表作。書中以丹經內容為主,密切聯(lián)系中醫(yī)學術,參考和闡發(fā)丹經中的有關理論,并設專章闡述了醫(yī)史和中醫(yī)理論中的疑難和滲誤,繁征博引,義例謹嚴,不偏一家言。著作集收錄楊踐行著作近十種,包括《
· 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首次推出《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此后每兩年更新一次。本報告對中國英文期刊的主要學術指標進行報道,是我國學術界、期刊界及科技期刊管理部門了解國內英文科技期刊學術狀況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眾多國際檢索系統(tǒng)和知名出版機構了解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要資料。為了適應我國英文科
清代學者中不乏博學的大家,但是像陳澧這樣在多個層面都做出第一流成績的,恐怕也不多見。梁啓超、錢穆在各自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都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山大學教授黃國聲主編的《陳澧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於2008年,參與整理者包括當代著名語言學家麥耘、著名詩人學者陳永正等,至今仍是最全面也最精善的陳澧著述集。初版至今
和刻本亦名和板,扼要概括之即日本刊本。和刻本宋人文集共有53人所著115種191版。本書遴選南北兩宋4種和刻本,在廣泛征引書目、詳細梳理史料的同時,尤其充分利用當今難得之便利條件,廣泛收集中國內地、中國臺灣以及日本等地圖書館數(shù)十種全本、原版珍稀善本電子版。著重運用文獻學方法,彌補前人研究之缺失,深入文本,逐卷、逐篇、逐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呈現(xiàn)出加速發(fā)展的趨勢,新范式、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迭代速度令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的科學觀、世界觀、價值觀也處在快速演變、相互纏繞或沖突的內卷之中。可以說,今天的科學世界正面臨著全方位的復雜性挑戰(zhàn),而破局的關鍵在于要從簡單性思維轉變到復雜性思維。作者在自身的科研活動和科研管理經歷中,深
本書是喬全生主編的《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的總目錄及內容提要的匯編,包括了該叢書全部14輯308卷,文獻近千種。本書內容按照《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各輯各卷的內容順序,依次列出該叢書所輯錄文獻的內容提要,提要中簡要介紹了相關文獻的版本、內容、學術價值和研究概況等信息,有助于對相關文獻形成基本的了解。此外,本書還標注了各
經學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體系的基石,是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學術體系之大宗。但晚近以來,受到受到西方的沖擊與國人的蔑棄,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適合于時代的新的形態(tài),經學成為已陳之芻狗,長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國人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缺乏正確認識,在面對時代之挑戰(zhàn)時也常常感覺捉襟見肘,無所適從。在此局面下,重建經學思維體系,從學理上改造經學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