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言”中,《警世通言》是第二部,四十卷四十篇,刊于天啟四年(1624)。世存《警世通言》的主要流傳本是明兼善堂本、三桂堂覆刻本。前者四十卷,后者三十六卷。由這兩種流傳本排印、整理、影印的重要版本為:《世界文庫》本、人文社校訂本、滬古影印本。改革開放以來,涌現(xiàn)出許多《警世通言》排印本。《警世通言》共寫了三百多個人物,
《唐宋傳奇集/線裝中華國粹》是魯迅先生在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時所輯錄的一個唐宋小說選本,按照時代順序,分為8卷。它凝聚著魯迅先生長期的心血和努力,反映出魯迅先生的學(xué)術(shù)功力和學(xué)術(shù)眼光。從其問世至今,已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唐宋傳奇集/線裝中華國粹》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越發(fā)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它仍是現(xiàn)今乃至今后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長篇小說。該書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jīng)歷史。 李汝珍以其神幻詼諧的創(chuàng)作手法數(shù)經(jīng)據(jù)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喻世明言/線裝中華國粹系列》故事多由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編輯加工而來,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異族入侵、奸臣誤國等,反映了明代商業(yè)社會的繁榮景象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chuàng)作高潮的到來。《喻世明言/線裝中華國粹系列》突破了說話人的話本模式,重塑了一種專供普通人案頭閱讀的白話短篇
《紅云淚》是尹湛納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書于1863年,是一部作者以自身經(jīng)歷的悲劇性婚事為素材的小說。小說主要是描寫如玉和紫淑、赤云的愛情故事。小說謳歌了生活在王府深宮中的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真摯追求和向往,同時,對王公貴族沉湎于吃喝玩樂、選妃等腐朽生活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作品藝術(shù)造詣很高,語言豐富多彩,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泣紅亭》與《一層樓》是故事情節(jié)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大約成書于1880年,共二十回。作品是以璞玉夢中尋訪爐梅、琴默、圣如三個姑娘的行蹤開始展開情節(jié),小說以璞玉同時娶了三個美女的喜劇結(jié)束。作者暗示,小說中男女主人公歷盡周折后的團聚,不過是紅樓一夢,并非現(xiàn)實。作者滿懷同情地描述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的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這是那個歷
《新鐫全像評釋古今清談萬選/稀見筆記叢刊》為“稀見筆記從刊”系列之一,此書匯編自唐朝代以來的志怪故事,編輯、成書于萬歷十三年至萬歷十七年之間,保存了弘治時期周靜軒編撰的《湖海奇聞集》等的小說佚文,具有很大的文學(xué)價值,同時也為萬歷之后的小說選編提供了范本;對《廣艷異編》等小說的匯編也具有可靠的、實質(zhì)性的影響。本書特質(zhì)鮮明
《鏡花緣》是一部著名的清代才子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jīng)歷。后半部描寫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此次校點,序、題詞、繡像、正文及批語以道光十二年芥子園藏版《鏡花緣繡像》為
《后紅樓夢》從黛玉、晴雯死而復(fù)生開始,講述寶玉迷途知返,仍癡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態(tài)炎涼,整日參禪論道,拒與寶玉相見。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閉門苦讀,鄉(xiāng)試中榜,家事日興。寶玉誤為黛玉出閣,病愈重,幾欲殆。賈復(fù)向林家提親。黛玉夢中游太虛幻境,閱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轉(zhuǎn)。寶黛婚后,黛玉整頓家事,定家法,立規(guī)矩,恩威并舉,頗有果
《飛龍全傳》是清代吳璿根據(jù)舊本《飛龍傳》增補改編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共六十回。主要講述了趙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與好漢結(jié)交,最終建立大宋的故事。全書敘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間講史平話的粗豪氣息,也溶進了改編者語言雅馴、清雋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