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題材的不同,分為“豐收之喜”、“生活之樂”、“人性之善”、“和諧之美”四個篇章。這些作品以反映群眾眼中的幸福為切入點,通過群眾手中的相機,以普通群眾的視覺,把群眾親眼看到的、切身感受到的、身邊發(fā)生的幸福瞬間、場景和事件,生動、真實地記錄下來,以表達群眾對改革開放、對經(jīng)濟發(fā)展、對社會進步和對幸福生活的印記。
《逝去的風韻: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老北京》收錄德國攝影師佩克哈默于1914-1927年拍攝的北京老照片100幅,分編為宮闕園林、街衝市井、寺廟宮觀、百姓生活四個單元,并有中英文說明。附有中國歷史年表、地名索引、英文題名索引。本圖冊反映了當時北京城的面貌和市井生活,使我們能夠穿越時空再次領略用攝影技術(shù)封存的老北京城的風韻。
《西溪:前世與今生》如詩畫一般呈現(xiàn)了西溪一年四季美麗宜人的風貌以及從清晨到夜晚的一幕幕詩情畫意。本書不僅是對西溪的概括性介紹,也是當之無愧的攝影藝術(shù)精粹。本書的許多畫面都滿載著令人沉醉的詩情。
這是一個時代的濃縮,一份珍貴的紀錄!段覀儭EOPLE(2011.3.25民間記憶)》從全國各地的攝影人拍攝于2011年3月25日的上萬幅攝影作品中,選取了260多幅照片,力求全面、真實地記錄和反映當代普通中國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這些照片不是由專業(yè)攝影師拍攝的,而是來自于民間普通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我們相信,這本由普
本書是以圖片集為主,間以少量文字說明。內(nèi)容分四部分《重生》、《采訪》(包括《潑墨2010》、《潑墨2011》)、《看客》、《who am i》。展示了作者蘇紫紫在“事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出版者意在“希望通過她的藝術(shù)作品與文字作品給青年學生以正面的引導,以本書為界,證明與再現(xiàn)她從前的單純的網(wǎng)絡紅人向青年藝術(shù)家華麗轉(zhuǎn)身
從“貓咪詞典”到養(yǎng)貓的注意事項,從貓咪間的三角戀情到只存在夢想中的神奇喂貓機器,自稱“畢寧小姐”的作者用畫筆和照片描畫著自己養(yǎng)貓生涯中的一切。大男人金奉、花花公子順大、公主紅丹、暫居的野丫頭嶺南和弱氣的恩奉、高貴驕傲的莎娜女王……每一只貓咪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一系列溫情又有趣的故事就此展開。
《走向綠洲(經(jīng)君健攝影作品選)》主要內(nèi)容包括:風光、建筑與雕望、古跡、動物、花卉、風情、肖像等。
本書中所涉及的地點既覆蓋當代中國行政區(qū)域,又包括中國幅員的最遠處;既擁有物質(zhì)具象,又囊括了非物質(zhì)的無形。展示了亞洲東部地區(qū)極致“風物”,并配以語句和解說。
一念見方
瀟湘晨報IQ年叢書6:焦慮的食指(全十冊不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