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計劃出版一套繪本,叢書名《1937,那些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南京大屠殺期間,幫助中國人的那些外國人。約翰·拉貝于1882年11月23日出生,1908年8月18日到達中國,先后在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937年11月,發(fā)起并成立南
2025年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計劃出版一套繪本,叢書名《1937,那些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南京大屠殺期間,幫助中國人的那些外國人。伯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丹麥人,1911年生,終身未婚。辛德貝格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也是當時在南京保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之一。193
本書以庫爾特·哥德爾的遺孀阿黛爾為主角,這位脾氣暴躁的老婦人遇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資料員安娜。在收集哥德爾的文獻過程中,講述了她作為科學家妻子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夫婦二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顛沛流離到在美國的科研生活的傳奇經歷。書中不僅展現(xiàn)了哥德爾的生活細節(jié)和天才思想,還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普林斯頓學術圈的復雜圖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和軍事思想家B.H.利德爾·哈特與克勞塞維茨并稱西方戰(zhàn)略思想史上的現(xiàn)代戰(zhàn)略大師,一生著述頗豐。這部短小精悍的傳記圍繞古羅馬統(tǒng)帥、政治家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品格,詳述了這位偉人生命中重要的政治和軍事事件,重新評估了他的歷史重要性,也探討了羅馬精神的深刻內涵。哈特深信
本書以靈動的漫畫筆觸,勾勒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一生。從叛逆少年對傳統(tǒng)繪畫的不屑,他勇于打破常規(guī),踏上了獨屬于自己的藝術征途;到青年在藝術之路上的跌跌撞撞,歷經無數(shù)次挫折,卻始終堅守對光影的執(zhí)著;再到晚年憑借《睡蓮》系列作品享譽世界,用色彩和筆觸震撼了整個藝術界。本書語言質樸風趣,畫面靈動活潑,將莫奈從遙不可及的藝術神壇拉
本書以漫畫形式,為讀者展開梵高充滿坎坷的人生畫卷。從梵高的童年講起,展現(xiàn)他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獨特的感知。隨著他逐漸長大,去求學、工作,不斷探索人生方向,每一段經歷都被細膩描繪。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他在艱難的生活中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本書的漫畫風格遵循梵高繪畫的筆法與色調,為讀者營造出與梵高作品相似的視覺感受。每一幅漫畫都仿佛
本書描繪了達芬奇的非凡人生。他不僅是杰出的畫家,創(chuàng)作了《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等傳世之作,還是雕塑家、發(fā)明家、建筑師、科學家和數(shù)學家。傳記詳細記錄了達芬奇對解剖學、工程學、軍事機械等領域的深入探索,展現(xiàn)了他跨學科的卓越才華和永無止境的求知欲。書中還揭示了達芬奇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科學思維,以及他如何在藝術和科學之間架起
卡夫卡自1910年開始寫日記,到1923年為止,這也是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最豐沛的時期。相較于他的小說,他在日記中表現(xiàn)得更為坦誠、自由,讓我們得以一窺他獨特、豐富的內心世界。本書收錄了卡夫卡寫于1914年至1923年的日記,以及1911年、1912年間的旅行日記。在這一時期,他記錄了與菲莉絲之間情感關系的變化、一生中最炙熱的一
本書作者是前香奈兒全球CEO莫琳·希凱,她以非凡的職業(yè)轉型和個人成長經歷為核心,講述了一個從文學專業(yè)背景出發(fā),最終站在全球商業(yè)巔峰的不平凡故事。 在這個被無數(shù)標簽和刻板印象包圍的世界,莫琳·希凱以親身經歷挑戰(zhàn)了外界對個人潛能與成功的既有認知。她不僅勇敢地掙脫了傳統(tǒng)職業(yè)路徑的束縛,更激勵了每位
弗里德里希二世是神圣羅馬帝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他從1220年起在位約30年,擁有如西西里國王、德意志國王、耶路撒冷國王、意大利國王和勃艮第領主等諸多頭銜。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他3歲喪父,在西西里度過動蕩的童年,17歲時奇跡般躲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奪取德意志王位,并最終建立橫跨基督教世界和耶路撒冷圣地的龐大帝